阿富汗戰爭,始於2001年的阿富汗國際衝突,由9 月 11 日的襲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顛覆塔利班(統治阿富汗並為9 月 11 日襲擊的肇事者基地組織提供庇護的極端保守的政治和宗教派別)的時間很短,僅持續了兩個月。從 2002 年到 2008 年的第二階段的標誌是美國在軍事上擊敗塔利班和重建阿富汗國家核心機構的戰略。第三階段,轉向經典的反叛亂學說,始於 2008 年,並隨著美國總統的推動而加速。奧巴馬2009 年決定暫時增加美國在阿富汗的駐軍。更大的部隊被用來實施一項保護民眾免受塔利班襲擊的戰略,並支持叛亂分子重新融入阿富汗社會的努力。該戰略伴隨著外國軍隊從阿富汗撤出的時間表;從 2011 年開始,安全責任將逐步移交給阿富汗軍隊和警察。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實現其目標。叛亂分子的襲擊和平民傷亡仍然居高不下,而許多接管安全職責的阿富汗軍隊和警察部隊似乎沒有做好阻止塔利班的準備。到時候美國和北約2014 年 12 月,阿富汗戰爭正式結束,歷時 13 年的阿富汗戰爭成為美國打過的最長的戰爭。
9 月 11 日襲擊的前奏
聯合美國和 英國在 2001 年底入侵阿富汗之前,在阿富汗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戰爭(見 阿富汗戰爭)。1979 年 12 月 24 日,蘇聯坦克隆隆駛過阿姆河進入阿富汗,表面上是為了在一場政變使兩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團體——人民(Khalq)黨和旗幟(Parcham)上台後恢復穩定。聚會。但蘇聯的存在引發了被稱為聖戰者的戰士在全國范圍內的叛亂,他們將伊斯蘭教作為團結的靈感來源。這些戰鬥機贏得了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的廣泛秘密支持。和美國,外國志願者也加入了他們的戰鬥(他們很快形成了一個網絡,稱為基地組織,以協調他們的努力)。與蘇聯軍隊的游擊戰導致他們於 1989 年離開。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聖戰者推翻了由蘇聯支持的阿富汗政府並建立了一個過渡政府。

然而,聖戰者在政治上支離破碎,1994 年武裝衝突升級。塔利班出現並於 1996 年佔領了喀布爾。它對伊斯蘭教法進行了嚴厲的解釋,例如,禁止女性接受教育,並規定砍斷雙手,甚至處決,作為對輕微犯罪的懲罰。同年,基地組織頭目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受到阿富汗的歡迎(已被蘇丹驅逐)並在那裡建立了他的組織總部。在基地組織的幫助下,到 2001 年夏天,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 90% 以上的領土。同年 9 月 9 日,基地組織殺手暗殺了著名的聖戰者領袖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時間領先北方聯盟(一個鬆散的聖戰者民兵聯盟,控制著阿富汗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因為它與塔利班作戰,但未能成功尋求美國對其努力的更大支持。
9 月 11 日的襲擊和 美國–英國入侵
2001 年 9 月 11 日,四架美國噴氣式客機被劫持和墜毀,立即引起了對阿富汗的關注。該陰謀是由基地組織策劃的,19 名劫機者中的一些人曾在阿富汗接受過訓練。在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行政當局。喬治·W·布什 (George W. Bush)圍繞首先將塔利班從阿富汗驅逐並瓦解基地組織的戰略達成一致,儘管其他人考慮在伊拉克採取行動,包括推翻總統的長期計劃。薩達姆侯賽因。布什要求塔利班領導人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將躲在你的土地上的所有基地組織領導人交給美國當局”,當奧馬爾拒絕時,美國官員開始實施戰爭計劃。

獲得 Britannica Premium 訂閱並訪問獨家內容。現在訂閱
阿富汗戰役於 9 月 26 日秘密開始, 中央情報局(CIA) 團隊被稱為 Jawbreaker 抵達該國,並與反塔利班盟友合作,啟動推翻該政權的戰略。美國官員希望通過與阿富汗人合作,他們可以避免向阿富汗部署大量部隊。五角大樓官員特別擔心美國不會像二十多年前蘇聯人那樣被拖入對阿富汗的長期佔領。美國主要依靠北方聯盟,剛剛失去了馬蘇德但在其他指揮官,包括已經重組塔吉克領導人穆罕默德·法希姆和阿布都·拉希德·杜斯塔姆,一個烏茲別克。美國人還與阿富汗南部的反塔利班普什圖人合作,其中包括一位鮮為人知的部落首領,名叫哈米德·卡爾扎伊。
中情局團隊很快就被美國和英國特種部隊加入隊伍,和他們一起提供武器,裝備和建議,阿富汗人。他們還幫助協調了 2001 年 10 月 7 日開始的空襲的目標定位,美國和英國的戰機轟炸了塔利班目標,從而標誌著持久自由行動的公開開始。十月下旬,北方聯盟軍隊開始佔領一系列以前由塔利班控制的城鎮。這些部隊在美國的協助下工作,但他們違背美國的意願,於 11 月 13 日在塔利班不戰而退的情況下進軍喀布爾。

阿富汗南部最大城市、塔利班精神家園坎大哈於12月6日倒塌,標誌著塔利班政權的終結。它被一支由卡爾扎伊率領的從北方進軍的部隊和一支由古爾·阿加·舍爾扎伊指揮的部隊從南方進攻的圍困。兩者都在美國的大力協助下運作。由於塔利班領導層退入阿富汗的農村地區和越境巴基斯坦,反塔利班的人物召集在聯合國(UN)在波恩,贊助的會議德國。在美國的幕後操縱下,卡爾扎伊被選為臨時領導國家。
對奧馬爾的密集搜捕, 本·拉登和基地組織副頭目艾曼·扎瓦希里接受了調查。在 2011 年美軍擊斃本拉登之前(見下文),據信美國人在 2001 年 12 月的托拉博拉戰役(本拉登的山地據點)中最接近本拉登。但是,人們認為本拉登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軍隊的幫助下設法潛入了巴基斯坦,這些軍隊據說是在幫助美國人。批評者後來質疑為什麼美軍允許阿富汗軍隊領導對托拉博拉洞穴群的襲擊,而不是自己動手。(確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議員約翰克里提出了這個批評在 2004 年大選期間反復出現。)基地組織隨後在形成巴基斯坦與阿富汗西北邊界的部落地區重建了其行動基地。奧馬爾和他的塔利班高級副手在巴基斯坦西南部偏遠的俾路支省奎達市及其周圍定居。戰爭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場主要戰鬥發生在 2002 年 3 月東部帕克蒂亞省的蟒蛇行動中,美國和阿富汗軍隊與大約 800 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武裝分子作戰。操作也標誌著其他國家的軍隊進入戰爭:特種作戰部隊從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和挪威參加了。
伊拉克成為焦點
隨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下台,國際焦點轉向阿富汗的重建和國家建設工作。2002 年 4 月,布什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一次演講中宣布了阿富汗的“馬歇爾計劃”。,承諾提供大量財政援助。但從一開始,阿富汗的發展努力資金不足,因為美國官員的注意力已經轉向伊拉克迫在眉睫的對抗。2001 年至 2009 年間,美國國會撥款超過 380 億美元用於對阿富汗的人道主義和重建援助。一半以上的資金用於培訓和裝備阿富汗安全部隊,其餘資金僅佔專家所說的發展一個一直處於全球人類發展指數底部附近的國家所需資金的一小部分。援助計劃也被浪費和混亂所困擾,即文職或軍事當局是否負責領導教育、衛生、農業和其他發展項目。
儘管數十個美國盟友做出了軍事承諾,但美國最初反對允許其他外國軍隊——作為 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部署在喀布爾地區以外。這個選擇是由五角大樓指導的,由於擔心隨著注意力轉移到伊拉克(見 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會成為美國資源的拖累,五角大樓堅持“輕足跡” 。當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開始在喀布爾以外冒險時,它的努力受到了其組成國家的“警告”的阻礙——這些限制使除少數軍隊外的所有軍隊都無法積極參與打擊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鬥爭。由監督的力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在該組織在歐洲以外的第一個任務中也因缺乏軍隊而陷入困境,因為對阿富汗的國際承諾受到影響。
這 美國一直是阿富汗最大的外國勢力,損失最慘重。到 2010 年春季,超過 1,000美軍在阿富汗陣亡,而英國軍隊遭受了大約300人死亡,加拿大人一些150無論英國和加拿大將軍隊駐紮在阿富汗南部,那裡的戰鬥最為激烈。其他 20 多個國家也在戰爭期間損失了軍隊,儘管許多國家(例如德國和意大利)選擇將軍隊集中在叛亂程度較低的北部和西部。隨著戰鬥的拖延和傷亡人數的增加,這場戰爭在許多西方國家失去了人氣,造成了國內政治壓力,要求軍隊遠離傷害或完全撤出。

最初,這場戰爭似乎以相對輕鬆的方式贏得了勝利。2003 年 5 月 1 日,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宣布結束在阿富汗的“重大戰鬥”。同日,這艘航空母艦USS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總統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已經結束。” 當時,阿富汗有8000名美軍。自塔利班垮台以來的第一次阿富汗民主選舉於 2004 年 10 月 9 日舉行,大約 80% 的登記選民投票支持卡爾扎伊總統任期整整五年。一年後舉行了議會選舉,數十名婦女要求為她們預留席位,以確保性別多樣性。2004 年的憲法為阿富汗提供了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和薄弱的地區和地方當局——這種結構與該國的長期傳統背道而馳。

儘管憲法賦予卡爾扎伊巨大的權力,但人們普遍認為卡爾扎伊是一個軟弱的領導人,隨著戰爭的進行,他變得越來越孤立。他在幾次暗殺企圖中倖存下來——包括 2004 年 9 月的一次火箭襲擊,幾乎擊中了他乘坐的直升機——安全問題使他基本上被限制在喀布爾的總統府。卡爾扎伊政府受到腐敗的困擾,國際支持不足和阿富汗人之間的種族差異使國家軍隊和警察部隊的建設從一開始就陷入困境。

塔利班死灰復燃
從 2005 年開始,隨著塔利班以伊拉克叛亂分子所使用的新戰術為藍本,重新確立其存在,暴力活動不斷攀升。而在戰爭初期,塔利班一直專注於與美國和北約部隊在公開戰鬥中——這一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造成重大破壞——他們採用了自殺式爆炸和埋設炸彈,稱為簡易爆炸裝置(IED)。簡易爆炸裝置),開始造成重大傷亡。從 2005 年 1 月到2006年8月,阿富汗經歷了 64 次自殺式襲擊——在此之前,這種策略在該國的歷史上幾乎無人知曉。起初,襲擊造成的人員傷亡相對較少,但隨著訓練和大功率炸藥供應的增加,死亡人數開始攀升:在 2007 年 11 月的一次特別惡毒的襲擊中,至少有 70 人(其中許多是兒童)喪生作為議會代表團訪問了北部城鎮巴格蘭。不到一年後,印度發生了爆炸駐喀布爾大使館造成 50 多人死亡;阿富汗政府指責巴基斯坦情報部門的人員參與了這次襲擊,巴基斯坦否認了這一指控。
塔利班的複興與反美和反西方情緒的上升相對應阿富汗人之間。這些情緒是由緩慢的重建步伐、美國拘留設施虐待囚犯的指控、阿富汗政府普遍腐敗以及美國和北約轟炸造成的平民傷亡所孕育的。2006 年 5 月,一輛美國軍用車輛墜毀並造成數名阿富汗人死亡,這一事件引發了喀布爾的暴力反美騷亂——這是戰爭開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那年晚些時候,北約接管了全國的戰爭;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將扮演較小的角色,戰爭的面貌將變得越來越國際化。這一轉變反映了伊拉克對美軍和資源的更大需求,那裡的教派戰爭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相比之下,阿富汗戰爭在華盛頓仍被視為相對成功。

然而,對於阿富汗當地的指揮官來說,塔利班顯然打算升級其行動,發動更頻繁的襲擊,並加強從波斯灣的富人和團體那裡籌集資金。另一個資金來源是阿富汗的複興鴉片業。國際壓力迫使塔利班在其執政的最後一年遏制罌粟種植,但在 2001 年被撤職後,鴉片產業捲土重來,該國某些地區的收入使叛亂受益。西方支持的消除罌粟種植或鼓勵農民種植其他作物的運動幾乎沒有明顯的影響。阿富汗很快成為世界上 90% 以上的鴉片的供應國。

與此同時,美國在殺死或俘獲塔利班指揮官方面取得的成功有限。2007 年初,塔利班三號領導人阿洪德毛拉在巴基斯坦被捕,幾個月後,塔利班最高軍事指揮官達杜拉毛拉在與美軍的戰鬥中陣亡。但這些都是例外。最高叛亂領導人仍然逍遙法外,其中許多人在毗鄰阿富汗的巴基斯坦部落地區。這一現實促使美國開始針對居住在美國的叛亂領導人巴基斯坦發射導彈遙控無人機。在CIA定點清除計劃是公開的美國官員否認,但普遍承認私人。巴基斯坦官員反過來公開譴責這些襲擊,但在平民傷亡有限的情況下私下批准了這些襲擊。美國一再威脅說,如果巴基斯坦在打擊塔利班方面沒有表現出更大的合作,它就會將無人機襲擊擴大到巴基斯坦部落地區以外的地區,並擴展到俾路支省等地區。
美軍增兵和美軍作戰任務結束
美國出版社 奧巴馬赴白宮承諾將注意力和資源集中在搖搖欲墜的戰爭中努力阿富汗。2009 年 2 月 17 日,他批准在 36,000 名美軍和 32,000北約服務成員已經在那裡。三個月後,奧巴馬采取了罕見的步驟,將一名將軍從戰區撤職,用大衛·麥基爾南將軍取代大衛·麥基爾南將軍。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當麥基爾南改變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時,奧巴馬和其他高級官員得出結論,需要進行更徹底的改變。麥克里斯特爾被派來實施一項以伊拉克增兵戰略為藍本的新戰略——在該戰略中,美軍將專注於保護民眾免受叛亂分子的侵害,而不是簡單地試圖殺死大量武裝分子。該戰略還包括試圖說服敵方戰士叛逃,並最終鼓勵卡爾扎伊政府與塔利班領導人之間的和解。


就任指揮後不久,麥克里斯特爾得出結論,他沒有足夠的部隊來執行新戰略,並於 2009 年 9 月在一份機密報告中表達了他的擔憂,該報告隨後洩露給了媒體。麥克里斯特爾預測,如果沒有大規模增兵,戰爭將在一年內失敗。經過密集的阿富汗政策審查——奧巴馬政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進行的第二次審查——總統於 12 月 1 日在美國西點軍校發表演講,宣布戰爭努力升級,有 30,000正在部署更多部隊到 2010 年夏天前往阿富汗。新戰略導緻美國戰鬥死亡人數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 2010 年前三個月,美國的死亡人數大約是 2009 年同期的兩倍。


美軍的激增伴隨著美軍的急劇升級。 巴基斯坦的無人機襲擊——其中一次殺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領導人拜圖拉·馬哈蘇德。但中央情報局也在 2009 年 12 月下旬付出了代價,一名基地組織雙重間諜在東部霍斯特省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引爆了一枚自殺炸彈,炸死了該機構的七人。00:5503:45https://imasdk.googleapis.com/js/core/bridge3.476.0_en.html#goog_1541459142https://imasdk.googleapis.com/js/core/bridge3.476.0_en.html#goog_1541459144https://imasdk.googleapis.com/js/core/bridge3.476.0_en.html#goog_1541459146
2010 年初,暴動開始於對南部赫爾曼德省叛亂分子控制的馬爾賈鎮的襲擊。美海軍陸戰隊取得了相對快速的勝利,儘管麥克里斯特爾計劃在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進攻坎大哈。奧巴馬於 3 月 28 日以總統身份首次訪問阿富汗,向卡爾扎伊發出嚴厲信息,即他需要清理政府中的腐敗現象。卡爾扎伊在2009 年8月的選舉中贏得了一個新的五年任期,選舉受到廣泛的欺詐指控。卡爾扎伊在就職演說中誓言要剷除政府中的腐敗,但短期內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他這樣做了。

與此同時,卡爾扎伊宣布他將嘗試與塔利班和解;他多次邀請毛拉奧馬爾會見他,但塔利班領導人堅決拒絕。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卡爾扎伊於2010年4月進行了猛烈抨擊,甚至揚言如果國際社會不停止干涉阿富汗事務,就加入塔利班。由評論所困擾,白宮威脅要取消卡爾扎伊的邀請,與奧巴馬在華盛頓見面DC,但按計劃,與卡爾扎伊和奧巴馬至少向外努力修補他們的關係發生了訪問。
巴基斯坦主動提出調解阿富汗和談,但巴基斯坦對塔利班的最終態度仍存在很大爭議。2010 年 2 月,巴基斯坦安全部隊逮捕了阿富汗塔利班的二把手穆拉·阿卜杜勒·加尼·巴拉達爾,許多美國官員認為此舉反映了巴基斯坦希望與美國和阿富汗政府合作遏制該組織的影響。但其他人,包括前聯合國駐喀布爾高級官員凱艾德,表示巴拉達爾一直是塔利班和解的主要支持者,逮捕是為了破壞通過政治而非軍事解決方案結束戰爭的努力。
阿富汗的軍事指揮結構在 2010 年 6 月再次突然發生變化,當時奧巴馬接替了 麥克里斯特爾與將軍。在麥克里斯特爾和他的一些助手向滾石雜誌記者發表關於奧巴馬和包括副總統在內的其他高級政府官員的貶低言論之後,大衛彼得雷烏斯。Joe Biden、國家安全顧問 James L. Jones 和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Richard Holbrooke. 這些評論凸顯了美國駐阿富汗軍事指揮官與奧巴馬政府文職領導層的一些成員之間日益惡化的緊張關係。奧巴馬在解釋指揮權變動時說:“我歡迎我的團隊之間進行辯論,但我不會容忍分裂。” 儘管發生了轉變,奧巴馬發誓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不會改變。彼得雷烏斯被認為是美國軍方反叛亂原則的主要設計師,預計將繼續麥克里斯特爾的重點,即保護阿富汗人民免受叛亂分子的侵害,建立阿富汗政府機構,並尋求限制平民傷亡。


麥克里斯特爾被解職後不久,一個緩存有關阿富汗戰爭的機密文件被揭發的新聞組織在網上公佈維基解密並預發布給多家報紙,包括《紐約時報》、《明鏡周刊》和《衛報》。這些信息主要以 2004 年至 2009 年間收集的原始情報的形式出現,維基解密將其累積稱為“阿富汗戰爭日記”。它詳細說明了此前未報告的平民死亡人數,表明一個美國特種部隊的任務是抓捕或殺死叛亂領導人名單上的人,透露塔利班對飛機使用了熱尋導彈,並暗示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已經儘管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援助,以幫助其打擊武裝分子,但仍與塔利班部隊合作。美國政府批評披露是一種安全措施違規但表示洩漏的內容與其他已知情報相符,不包含新信息。


2011 年,戰爭的一些主要目標——逮捕基地組織的主要領導人和與塔利班打交道——的發展成為前沿和中心。在阿富汗托拉博拉躲避捕獲近 10 年後,本拉登被美軍擊斃。 2011 年 5 月 2 日,在美國情報部門發現他住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個安全大院後。這次行動是由一小隊乘直升機到達大院進行的突襲,導致本拉登在交火中喪生。下個月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首次證實美國政府正在與塔利班舉行和解談判,但他強調,談判結束衝突的努力仍處於初步階段。然後,在 6 月 22 日,奧巴馬宣布加快美軍從阿富汗撤軍的時間表,稱美國通過破壞基地組織的行動並殺死其許多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其目標。該計劃要求在一年內將駐阿富汗美軍人數減少多達 3 萬人,為在 2014 年底前完全撤出作戰部隊做準備。尼古拉·薩科齊宣布法國也將開始從阿富汗撤出 4000 名士兵。9 月,結束曠日持久的衝突的努力在阿富汗前總統、和解談判的關鍵人物布爾哈努丁·拉巴尼被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暗殺。

2012年初的一系列事件加劇了美國和阿富汗政府之間的緊張局勢,激起了公眾的憤怒。一月中旬,一段顯示美國海軍陸戰隊向死去的阿富汗人撒尿的視頻在媒體上流傳,美國官員為此道歉。幾週後,阿富汗人發生騷亂並舉行抗議活動,因為有報導稱美國士兵在軍事基地焚燒了古蘭經的副本。然後,3 月 11 日,據稱一名美國士兵離開了 Panjwai 附近的一個美軍基地,闖入了幾所房屋,槍殺了 17 名阿富汗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示威遊行和卡爾扎伊的強烈譴責。幾天后,塔利班暫停與美國和阿富汗政府的會談。
那年晚些時候 北約訓練和裝備阿富汗軍隊和警察的努力因阿富汗士兵和警察將武器轉向北約士兵的襲擊事件增加而受阻。這些襲擊迫使北約部隊制定更嚴格的篩選程序並暫停某些部隊的訓練。
與此同時,2012 年初,美國和阿富汗的談判代表就兩個曾導致奧巴馬政府和卡爾扎伊政府之間摩擦的問題達成協議。第一份協議於 3 月簽署,為將美國軍方關押的阿富汗被拘留者移交阿富汗拘留所設定了六個月的時間表。4 月簽署的第二項協議規定,阿富汗軍隊將監督並領導夜間突襲行動,以逮捕或殺死塔利班領導人。這些先前由美國特種部隊領導的突襲行動,自 2009 年以來已成為打擊塔利班行動的主要組成部分。然而,阿富汗領導人長期以來一直反對,認為襲擊侵犯了阿富汗主權,對私人住宅的突然入侵最終疏遠了公眾輿論。 並增加了對叛亂的支持。
3 月和 4 月就被拘留者和夜間突襲達成的協議為美國和阿富汗在 5 月達成進一步協議掃清了道路,該協議概述了 2014 年北約作戰部隊撤出後兩國之間的經濟和安全合作框架。協議表達了美國在 2014 年之後繼續對阿富汗政府提供軍事支持的承諾,儘管它沒有回答一些美國和北約部隊是否會在 2014 年之後留在阿富汗作為訓練員和顧問的問題。這將由由一個單獨的協議,雙邊安全協議。儘管外國軍隊在阿富汗的存在仍然非常不受歡迎,但許多阿富汗人擔心突然撤軍會使該國陷入內戰或混亂。
直到 2014 年下半年,北約作戰行動結束後將外國軍隊留在該國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卡爾扎伊 – 當時處於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個月 – 在卸任前拒絕簽署雙邊安全協議,並他的繼任者選舉因冗長的重新計票而推遲。2014 年 9 月下旬,阿什拉夫·加尼終於就任總統,並立即簽署了雙邊安全協議。美國和北約於 2014 年 12 月 28 日正式結束了在阿富汗的作戰任務,但保留了約 13,000 名士兵,以支持和訓練阿富汗軍隊,直到實施縮編。 2020 年。 2020 年開始並持續到 2021 年的美軍全面撤軍,預計美國將結束在阿富汗的部署,但撤軍期間塔利班的死灰復燃使該國陷入與美軍抵達 20 年時類似的困境早些時候。
